癌症新观“自医”之,癌症大家众所周知,对人带来的痛苦,想必大家历历在目,身边经常会有因为癌离开这个世界的,今天"自医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这篇文章即癌新观自医之!
身为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猷院士已经从事肿瘤临床治疗研究工作50年了,今年也是研究所的50周年大庆。
再过几个月,汤钊猷院士就满90岁了,看上去他不像一位耄耋老人,除了有些重听外,精气神都很好,走路步速很快,年轻人跟上都有些吃力。他解释说:“小时候家境不好,读书的地方离家步行要一个钟头,舍不得坐车,每天走着上学,习惯了。”近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办公室里,汤院士讲述了他对癌症的认识和思考。
汤钊猷院士从1968年开始研究癌症的,现在刚好50年,这50年中,有幸做了15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委,做了8年国际抗癌联盟理事,对癌症方面略有了解,也思考过肿瘤方面的问题。如果你问癌症的治疗前景怎么样,我说100年后还会有癌症,最多就是人类做的好,能够控制住癌症,不可能消灭。传染病现在还没消灭吧,只是可控了。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媒体来都问我癌症怎么防控,实际上人类一方面在防控癌症,一方面在制造癌症。
主要有四个方面,汤钊猷院士如是说。
第一:环境污染,水、食品和空气,都被人为污染了。我历来都很瘦,最瘦的时候只有47公斤,现在到了70公斤了,肚子也大了起来,想小也小不了,我想可能和食品的污染有关,吃的肉类都是人工养殖的,长的那么快肯定加了什么东西,这是人为制造癌症,因为肥胖已经被证实是癌症的危险因素之一了。
第二:生活方式,你们抽烟吗?我主张戒烟少酒,现在很多人手掌一展开都是红的,说明喝酒很厉害,烟酒都是癌症的高危因素。
还有不运动,现在小孩子都胖起来了,因为运动少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坚持游泳,现在还隔天游,40分钟游400米,慢慢游,中间不停。
第三:经济发展了,大家都买新房子住,新居污染绝对不能轻视,我老伴就是住了装修房,后来就得乳腺癌了,我还在老房子里住,所以装修污染肯定是一个大问题。
现在大家都用手机,我觉得手机不仅增加了交通事故,也增加了癌症,现在国外的研究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这几年相关统计脑瘤已经成为肿瘤第九位死因了,福建是第七位,河南是第八位。你看看马路上行走的人里,十个人中起码有六七个在弄手机,它的辐射很难排除。
对癌症的防治,根本问题在于对癌症的认识,到底癌症是什么?
从我几十年来的临床、研究、文献中,我认为癌症是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失衡,导致机体的内乱,以局部细胞遗传特性明显改变为特征,是多基因多阶段形成的慢性全身性动态变化的疾病,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癌症是一个全身性疾病,这么多年来,基本都把它看成局部疾病来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都是针对局部癌细胞,但现在已经证明它和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都关系密切。特别是神经系统,国外现在已经非常重视,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促进癌细胞转移。现在比较重视的免疫治疗,也一定要病人自己有一定的免疫功能才行。
小编认为汤院士的观点虽然客观中肯,但要论具体防癌、抗癌的方法则不得不提章韶华院士经过40余年的潜心研究与临床试验所创立的“自医学“。
”自医学“一经提出便受到世界各国百余名专家学者的大力追捧,因为他对于疾病的领先观念经过现代医学无数患者的崎岖坎坷作为代价验证而得。现代医学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部观点,渐渐为各医学领域人事所诟病。
章韶华在长达数十万字的《自医学纲要》一书给出了很多”自医“方法,对于疾病的防控、免疫力的提高、自愈力的重塑与激活,防治未病都有不同的”自医法“,能够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
”自医法“来自人类劳动和生活中的日常动作,如果一个人体能够把平时生活和劳动中的动作做出来、做到位,就证明这个人体是正常的、健康的。基于这种认识,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的动作的速度、力度和量度按照人体的本有结构和功能的需要做一些改变,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和劳动的动作的修正、规范、重复和固定,从而产生出了两大”自医“效果:一是转变了这些日常动作的目的、扭转了这些日常动作“做功”的方向,即把“以劳动和生活为目的”的动作变成了“以健康和自医为目的”;二是改变了这些日常动作的功能,以劳动和生活为目的的动作属于消耗人体精力、破坏人体功能的行为,而以保健和自愈为目的的”自医“动作则是恢复人体精力、修复人体功能的行为。每种”自医法“都有相对应的视频可在”自健自康”平台观看,具体链接如下,更多自医学相关视频、自医法、自医术、自医方法,您可关注自健自康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