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韶华自医学 时下问答动态 为你答疑解惑

普通疗效所依据的具体理论2

返回列表 来源: 发布日期: 2019.04.13

(二) 普通疗效所依据的具体理论

自医法依据的具体理论有很多,甚至每一类自医法都有自己单独的理论依据。如果对这些理论予以概括和归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力量型自医法的理论基础”,一类是“轻柔型自医法的理论基础”。

先看“力量型自医法的理论依据”。

力量型自医法是指那些用力比较大、速度比较快、时间比较长、出汗比较多、酸麻痛感也比较强的自医法。“快走自医法”、“拍打自医法”、“拉筋自医法”、“发泄自医法”、“蹲跳自医法”、“一掌祛寒自医法”、“生命体征回转自医法”等等,即属此类。这类自医法所依据的就是“力量型自医法的理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力量型自医法”的理论基础是“力度、速度和量度能够改变质量”,所以,接受这类自医法的患者,必须具备很好的承受力、忍耐力和意志力。临床实践说明,力量型自医法对于那些怕疼、怕苦、怕累、怕死的患者不太适用,一是疗效很慢、很差,二是即便已经痊愈也容易复发——说是“复发”其实是“新发”。

再就是,还要根据患者的病种和病情,灵活地运用力量型自医法。比如,对于一些中晚期的癌症患者、严重的心肺病患者,在实施行走自医法时应当先进行3个月左右的“慢行自医法”,同时由他医逐步地过度到自医,视患者的自医情况和病情变化而逐渐转入“快走自医法”。如果鲁莽地直接地采用“快走自医法”,就会很快到达犯病即“表病”的阶段,而此时的疼痛和疲惫又非常人所能够忍受,最后反而与自医的初衷背道而驰。

力量型自医法的确很让人纠结:既然这种自医法会给患者带来这么大的不适甚至疼痛,只用轻柔型自医法可以吗?不可以。人类代代相传的身体,被代代相传的疾病观念和医学实践特别是大量用药“已经”糟蹋成了这副样子。对于自己长期积累甚至世世代代积淀在人体中的许多疾病,只有采取这种力量型自医法才能奏效。这是人类为自己错误的人体意识和医学弊端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就是说,随着自医学越来越深入人心,随着自养和自健等自医方法越来越被民众重视,这种不得不伴随着累、苦、痛的力量型自医法的受众,将会越来越少。

再看“轻柔型自医法的理论依据”。

如果说“力量型自医法”的特点是“紧”、“直”、“快”,那么,“轻柔型自医法”的特点则是“松”、“圆”、“慢”。这种轻柔型自医法,也有自己的理论依据。

关于“松”。与只有在猎食、交配、逃避天敌时身体才会偶尔紧张一下的一般动物不同,我们人类几乎是一个以“紧张”为生存特征的物种:白天紧张地工作,晚间紧张地做梦;平时紧张地找食,闲来紧张的健身;走出家门紧张地尔虞笔者诈、勾心斗角,回到家里紧张地夫妻斗法、算计生活;交往时紧张地看风使舵、见缝插针,独处时紧张地绞尽脑汁、机关算尽;赛场上紧张地争先恐后、一分高低,战场上紧张地你死我活、鱼死网破;问世时来得紧张,辞世时走得紧张。

独秉如此的物种本性,处于这般的生存氛围,使得人体的精神、情感、中枢神经系统、连同植物神经系统,渐渐获得了“紧张”的习性;在这两大神经系统的指挥下——我们看看人体解剖图就会一目了然——人体简直就是一副世界间最具代表性的“紧张物种的标本”。在这种以紧张为生存基调的进化中,人类只能是愚昧和野蛮的一群,人生只能是低俗和短暂的一程。

正是在这种思考中,笔者发现了人类、人生、人体中唯一一个能够缓解紧张压力、阻止紧张症结、恢复人体本能的法宝,这个法宝就是“放松”,就是运用人的主动能力来让自己的身心放松,就是在通常属于紧张动作时而让它变松。我们试试看,你把一只水杯端起——放下(这还是个不太紧张的动作),而后用空手充分放松、十分缓慢地再重复一次端起——放下的动作。这时,你会感觉到,整只手、整个手臂、整个身体、甚至整个心情,都有一种从未感受过的异常感、舒适感,此外,你的那只手、那只胳膊、整个人体的感觉还会有一点沉重感。这种舒适感就是这个动作给你的感觉——自医动作给你的精神感觉,这种沉重感则是自医动作正常的物理—生物反应。如果进一步感受,你的这种感觉、这种反应,好像唤醒了人体中的以前从未发现过的东西,这种东西能和你沟通、能和你对话、能给你愉悦,极致让你牢记、让你留恋。

正是如此。这个日常、简单、普通的“端——放”水杯的生活中的动作,一旦变松、变慢、变成多次重复,就成了自医动作,就会唤醒你那只手、那只胳膊的原始素质记忆、原始功能记忆和原始机制记忆。而这正是让你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并因此而沉淀着许多不为所知的疾病的那只手、那只胳膊,开始康复到本来状态即健康状态的唯一一个正确的方法——自医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会很容易的发现,这种把以劳动和生活为目的的日常动作转变为具有改善或治疗性质的自医动作,与人为的看上去似乎也很“松”的太极拳、与通过把人体本来结构无谓地延展到最大限度的瑜伽术、甚至与被人们誉为最简单最有效的“站桩”相比,都是完全不同的。思路上不同,原理上不同,目的上不同,效果上也不同。

关于“圆”。人体构造所遵循的,是一个可以命名为“向圆原理”的理论。向圆原理,是由笔者发现的一条世界学原理。这条原理是说:世界及其万事万物的结构原则、状态趋向和运动方向无不趋向于圆。科研数据告诉我们,大到世界、星系、星球,小到分子、原子、基本粒子,都是“向圆”的。它们的结构本质是向圆的,运动趋势是向圆的,相互关系是向圆的,它们的机制恢复和机能修复也是向圆的。人体也是这样,人体的所有“构件”,从细胞到五官到肢体到整体也都是向圆的;构件间的链接,从细胞到脏器到关节到整体也是向圆的;人体的所有构件的延伸线、所有行为的特征,甚至人类的哲学原理、科学原理,无不遵循着这种向圆原理。比如,人体中的任何一块骨骼,从形状上看又扁又长,但从本质上讲则是向圆的:竖着看是向圆的,横着看是向圆的,运动方式是向圆的,功能特征也是向圆的。

因此,所有与人体相关的东西,圆则立、则正、则久,反之则废、则偏、则灭。圆,内在的就隐含着动,圆圆相连本身就是动,一如《孙子兵法》所说:“方则止,圆则动”。医生们常常说这个人的腰椎、颈椎、关节僵直了,僵了、直了就不能动了,根本说来就是不画圆了、违反向圆原理了。

更多自医学相关视频、自医法、自医术、自医方法,您可关注自医君

1

更多自医学相关视频、自医法、自医术、自医方法,您可关注自医君

1

咨询热线

18301000120